作者简介:周全海、男、白族、六盘水市九三社员农业支社副主委,1970年7月生于贵州盘县一个农民家庭。1995年7月毕业于六盘水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生物教学专业,1995年9月被分配到六盘水市农牧局农广校工作至今;1998年7月至2001年9月就读于贵州省教育学院教管系教育管理专业,获本科文凭,2011年获高级讲师职称,2012年5月3日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选派到村任职干部”荣誉称号。周全海是中国作物学会会员,六盘水市兰花协会理事,六盘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
2010年4月24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被公推选派到盘县淤泥乡中心村任村主任助理,在淤泥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心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市委“又快又好、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驻村后,思路清晰,抓住重点,扎实工作,找准突破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驻村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主要工作
驻村后,我深入调查研究,根据村情,制订了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我从熟悉情况入手,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然后及时介入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一)投入紧张的抗旱救灾工作
2010年4月24日驻村后,马上投入中心村的抗旱救灾工作。中心村旱情严重,夏季作物几乎绝收,为力保秋季大田作物,抗旱工作十分严峻。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0多万元购买了大型抽水设备,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将抽出的淤泥河河水用临时挖沟渠铺上塑料薄膜,成功将河水引到2公里外的水田育秧。驻村当天我就与村支两委的同志到抽水点实地查看情况,抽出的河水有点黑,我担心有严重污染,就用两大饮料瓶取水样到市环保局去化验,市环保局先要收500元化验费,后向该局主要领导请示,因是支持中心村抗旱救灾,给予免费化验,化验结果是水样可以用于农田生产用水,但不能用于人畜饮水。中心村旱情持续到2010年5月下旬才得以缓解。
(二)以解放生产力,提高科技含量为突破口
通过一个月的紧张抗旱救灾工作,我与村支两委的同志和中心村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取得了他们的信任。2010年5月下旬,我计划做一件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来进一步取信于民。利用我十多年来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的优势,我决定从解放生产力、提高科技含量入手。于是,我计划为中心村引进重庆“合盛”牌微耕机,由于受原乡农机站引进大型农耕机不成功的影响,村民对我的决定持怀疑态度,为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先到有微耕机的地方实地考查,又到网上搜索有关微耕机的信息,到市农机局王品科长处咨询,为了进一步取信于民,我自己用工资3130元先买了一台全配的“合盛”牌微耕机到村里试耕、示范,人民群众看到了实际效果,才愿意拿出钱来购机。目前,中心村已有了82台“合盛”牌微耕机,2两台日本“久保田”插秧机,这些机械的引进,改变了中心村几千年来刀耕火种的历史,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科技含量,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了国家各级财政40多万元的补助,群众非常满意。受中心村的影响,中合、新村、大拨米、淤泥、落脉穴等村也引进了微耕机,全乡发展到了100多台,邻近普古乡还派专人到中心村参观学习,也购进了几十台微耕机。
(三)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夯实基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0年中心村获中央、省、市、县340万元的小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与中心村支两委的同志每天往返工地上,每天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17公里沟渠的建成,彻底解决了中心村水利基础设施。
公路方面。已硬化进村公路1000多米;从乡政府到中心村的道路油路改造已启动,共投入2400万元,建成后,中心村的水电路将彻底解决,将为中心村今后靠旅游业、特种种养植业、原生态文化产业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2010年4月驻村后,我内心深处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下村任职这两年,对当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精神文明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2年来的初步调查,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还是发展问题,“三农”问题就是农村、农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
(五)项目的申报和争取是工作的重点,抓住各项惠农政策是关键
我们驻村干部的力量是有限的,好多工作力不从心,只有争取中央、省、市、县、乡的各种项目在本村实施,抓住每一项惠农政策,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危房改造、沼气工程、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诚信农民体系建设工程等,才能实现中心村“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1、驻村以来中心村已实施的项目有:
⑴340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
⑵82台重庆“合盛”牌微耕机和2台日本“久保田”插秧机的引进;
⑶30亩名贵花卉苗木的引进种植项目;
⑷70亩磨芋的高产示范种植项目;
⑸300亩水稻宽窄行高产示范种植项目;
⑹500亩“双低”油菜的育苗移栽项目;
⑺2公里曹家营盘生产路的改造工程;
⑻1000米进村公路的水泥砂浆硬化工程;
⑼7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沼气工程;
⑽中心村诚信农民体系建设工程。
建成了淤泥乡第一个信用村,全村548户,受信204户,到位资金938万元,从金融扶贫的层面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凸现了新农村建设农民的主体地位,在中心村消灭了高利贷,是目前含金量最大的一项惠民政策。信用村的建成,中心村的种植业、养殖业象雨后春笋似的一家家冒了出来,真正实现了中心村的跨越式发展。
2、中心村正在实施的项目有:
⑴引进“红乳”与“美扬”两个优良葡萄品种500株,作为良种母本源,准备建1个精品水果引种试验园和1个精品水果优质高产示范园;
⑵贵州省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中心村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50万元,建于中心村一组,目前六盘水只有3个点。建成后将彻底解决中心村一组的农业源面环境污染问题,项目十分超前,是一个亮点。
3、驻村2年来指导中心村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
⑴盘县淤泥河红米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
⑵盘县大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⑶盘县海福养殖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
⑷盘县龙胜发养殖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
⑸盘县淤泥乡中心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并将中心村建成六盘水市喀斯特山区适用农业机械技术示范村;
4、已申报审批2012年将要实施的项目有:
⑴240万元的中心村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项目;
⑵1万亩油茶子种植项目;
⑶5000亩核桃种植项目;
⑷大黑谷山塘改扩建项目。
驻村2年来,为中心村未来发展建立了项目库和发展长远规划,最终将中心村打造成中国凉都“第一公园村”。
(六)抓住村民委员会第八届换届选举的机遇,组建了强有力的村委班子
通过中心村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选出了杜胜江这位26岁,有文化、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青年来任村主任,同时村委还选进了一位24岁,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进村委,加上届村委的三位优秀委员,组成了强有力的新一届村委班子,为中心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七)加强中心村基层组织建设
驻村以来,通过走访调查,中心村有24名正式党员,2010年底去逝了2位老党员,现有正式党员23名,有一名车世坤老师是从沙河小学转组织关系过来的,2年来发展了吴荣高、王初益、陶汝江、陶丽萍4名预备党员,基层组织建设有零的突破。
(八)加强村干部与农民培训,驻村2年来共组织了以下重要培训
1、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2011年9月13日至9月20日,组织杜胜江等村干部到成都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三圣花乡”和“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郫县农科村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村干部们开了眼界,找出了差距,发现本村的比较优势,增强了中心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信心。
2、盘县淤泥乡中心村机插秧现场培训会。2011年6月19日,请市、县农业专家和六枝特区农机专家、水塘镇农技站技术人员来中心村现场示范与指导,效果很好。
3、2011年12月16日至17日,组织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六盘水市九三学社农业支社、六盘水市园艺学会,淤泥乡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并请有关专家学者针对淤泥乡如何从一个能源型乡镇到依靠现代农业、旅游业、原生态彝族文化产业等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作了深入的探讨。
4、2012年12月6日至8日,组织村干部、乡农技人员到贵阳、花溪垄头村、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
5、2012年2月20日至2月27日,组织了中心村100人的阳光工程培训,地点在沙河小学,21日,黄婉萍主席、唐兴丹副乡长参加了开班仪式。2月24日,我亲自给学员讲《乡村旅游》,效果良好。
(九)团结就是力量,整合市县驻村人员形成合力
到淤泥乡任职的市、县8名同志,成立了以柳修阳副教授为队长,李家耀为政治主任的一个团队,团队成员有:市农委的周全海,市林业局的卢贵虎,市教育局的柳修阳,县水利局的严峰,县民宗局的车明旭,县发改局的陶波,县机关工委的李家耀,县报社的刘军。
团队每月在乡定期组织一次队员汇报、交流、研讨会。利用团队成员专业知识上的互补,部门间的比较优势,工作经验上的交流与互相学习,形成合力。在搞好各自驻村工作的前提下,两年来帮助淤泥乡党委、政府理清淤泥乡从一个能源型乡镇到依靠现代农业、旅游业、原生态彝族文化产业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团队还组织成员一起到不同的村,对各村的村情,实际困难作出“会诊”。这样就把组织的力量,知识的力量,部门的优势,团队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模式在水城县花嘎乡召开的“一山一河”地区驻村干部座谈会上得到何冀书记的好评:“下到淤泥乡任职的同志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二、主要感受
通过两年的驻村任职工作,让我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力量是强大的,发展的愿望是强烈的,我们各级各部门的“三农”工作是做得不够好的,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艰难的。各项工作要寻求新的思路,下大决心,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村支两委用人一定要创新,要有突破,最好是通过选举或招考的形式选拔人才。
村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心村建立一支永远不会离开,有战斗力的党员干部队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中国凉都“第一个公园村”为最终目标。计划2012年4月底离任后,继续以“春晖使者”的身份为中心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跑项目,争取资金。我认为,下到中心村任职这两年是我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两年。
三、组织的肯定人民的认可
2012年5月3日我被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选派到村任职干部”荣誉称号,并被淤泥乡中心村民委员会聘为终身制“名誉村长”。我将永远为中心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跑项目,争取资金,为中心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