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履行职能 » 参政建言
2013年大会发言2_建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全市农业跨越发展
 浏览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建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全市农业跨越发展

  2020年六盘水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如何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动态反映“三农”问题,建立全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全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全市农业发展概况

  2012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九大”产业均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分别为21家和72家,规模养殖场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402个。全年粮食总产量73.3万吨,增长33.3%。农业总产值33.3亿元,增速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8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农业基础设施和水利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全市农业完成机耕面积30万亩,机械化插秧面积3000亩,机械提灌面积22万亩。全年完成新民居改造6万余户,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我市农业在全省的发展比对情况

  2012年全市秋粮产量比上年增长48.4%;油料产量比上年增长23%;烤烟产量比上年增长54%,蔬菜产量比上年增长16.9%;马铃薯种植面积完成计划的105.05%,这些指标的增幅居全省前列。但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明显滞后,2011年全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零,省级龙头企业仅有19家,市级龙头企业49家,这些指标在省内排名为倒数第一。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市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

  三、建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1、通过对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各县、特区、区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能够生动描述现代农业目标模式的状态,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便于理解,掌握和借鉴。

  3、能够科学地度量现代农业建设程度。准确了解和把握现代农业建设实际进程中的各方面情况,从而有利于协调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关系,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发展。

  4、可以动态地跟踪现代农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现代农业建设前景进行预测分析。

  四、现代农业评价体系(详见附表)

  五、对全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六盘水市情和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对六盘水农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抓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用好、用活现有农业科技人员,其次加大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的步伐,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再其次,要加大农技人员的培养计划,利用我市“9+3”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培养大批农村实用型人才,同时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提升培训,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积极做好产业规划。在《六盘水喀斯特特色农业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编制“十大”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发展项目库,以项目为支撑,带动产业发展。

  3、抓好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着力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现代农业技术等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加强全市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市场信息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5、加强诚信农民体系建设,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快诚信农民体系建设进程。

附表

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农业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生产能力

1、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2、农业劳动生产率

3、土地综合生产产出率

市场竞争能力

4、农产品商品率

5、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6、绿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现代农业要素投入水平

土地资源

7、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

8、土地利用率

资本投放

9、农业投资总额

10、农业投资强度(农业投资总额/农业增加值)

科技水平

11、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农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经费/农业国内生产总值)

12、农业科研人员/每万人

13、农业科技贡献率

劳力素质

14、大专以上劳动者/每万农业劳动者

15、农业劳动者人均接受教育年限

基础设施

16、农业机械化水平(用每百亩耕地农机总动力代替)

17、水利化程度(用有效灌溉率代替,即有效灌溉面积/耕地总面积)

18、信息化水平

19、农村人口年人均用电量

20、农村人口人均公路拥有量

现代农业支持保障水平

社会化服务保障

21、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情况

22、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的服务状况

制度、组织保障

23、政策、体制、法律保障程度

24、财政支持力度

25、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户加入各类合作组织的百分比)

26、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率(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全市农户数)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发展

27、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国土总面积)

28、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率

29、土壤环境质量指数

30、标准化农产品覆盖率

上一篇:
下一篇: